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日本金融"重生之路"(二)

日本金融改革的内外压力

  如果上述两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其个人的经历也是原因之一。 在担任日本银行总裁之前,速水优曾在日商岩井公司工作,这一段时间使他更了解银行与企业的"日本渊源"以及银行对企业的重要性;而学者出身的竹中,有美国教育背景,市场法则与新自由主义理念不仅根深蒂固而且变成锲而不舍的追求。两者最大的不同:一个是现实主义(速水的股份收购计划与其经济思想南辕北辙)和新保守主义;一个是新自由主义与理想主义。但是无论是"白猫""黑猫",他们都面临着难以回避的内外压力和改革阻力。

  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外部改革压力。可以说,日本的金融政策调整或者处理银行坏账,直接动因来自美国的压力。谈到美国强烈要求日本处理不良债权,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客座教授林直道说:"日本处理不良债权并不是小泉提出的主张。20013月,日美首脑会议期间,布什总统强烈要求森首相尽快处理不良债权。森首相'好!好!'地承诺下来,并组成了紧急经济对策总部;小泉出任首相再沿袭下来,这才是真相。"

  2002年,小泉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谈话偏离了原来的军事事务主题,布什再次表示美国政府对日本银行的状况感到相当不安。美国官员问道:在泡沫破碎整整10年之后,银行受到坏账的困扰,日本政府有什么行动计划?小泉对此作出保证:银行将在2005年春天之前清理所有的坏账。

  美国为什么强调要日本尽早、最终处理不良债权?林直道教授认为,美国担心日本的银行不良债权直接影响到美国金融界的利益。日本是继英国之后美国公债的最大买主(现在是第一大买主)。日本流向美国的巨额资金支持了美国,使美国能够过剩消费、平衡经常收支的大幅赤字和美元在世界的支配地位。美国需要大量的日本资金继续流入。日本迟迟不处理银行的坏账,如果出现抛 售拥有的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不可避免地造成美元出现暴跌。

  竹中在这次金融政策调整的艰难之中,直接得到了美国的声援,这让痛恨美国指手画脚甚至是金融界之外的部分日本人开始不喜欢竹中。

也许"美国式"的方法在一个狭隘的经济意义上说是更加有效率,虽然内阁府大臣政务官(经济财政担当、金融担当)田村耕太郎告诉记者"日本国民不会有这种异文化的感觉",但是,美国市场文化冲击或者牺牲了日本更加珍视的价值--和谐、尊敬和集体共识

  举一个例子可以证明这种"集体共识"的日本文化。竹中平藏上台以后,首先要摸清各家银行到底有多少坏账?各家银行报上的坏账率是8.1%-8.2%之间,整齐划一。在银行开始合并的时候,日本央行让银行承担部分责任,比如裁员、削减经费等。日本银行则对商业银行实行优惠政策:第一,放开贷款利息。根据风险的程度,平均贷款利息为三点几。第二,储蓄利率降低为零。 等于全体日本国民在为拯救银行的危机作贡献,造成空间很大的存贷差。第三,向银行注资。让各家银行上报申请政府财政公金的数额(列支特别预算)。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刚开始鉴于银行信誉,所有的银行没人敢要这个钱。后来就像商量好了一样,无论经营好坏的银行所上报的金额全部一样!所有的银行申报了同等数额的注资,既可以得到实惠又没有承担风险。"集体共识"的日本文化击败了推进银行信息公开的改革。

  与竹中共同工作过的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杜进对记者说: "竹中平藏一开始想搞的严律金融秩序与追究责任,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说实话,银行到底有多少坏账的窟窿?到最后已经完全彻底地放弃了。之后搞了一个资产公司慢慢地磨。日本银行给各家银行一个降低坏账的指标,具体到坏账是哪一笔贷款?谁的责任?则一律不问。最后只能规定一些硬性指标,比如财务状况等。"

  这就是金融改革或者"调整"的政治妥协结局。

  采访结束时速水先生赠送了他所撰写的一本新书《强势货币强势经济》,书里记录了他在任期间的日本经济表现。无论如何,速水先生认为"我能够做的事情我都做了"

  竹中任大臣当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恰如唐吉诃德一样在与日本由技术官僚而不是政治家制定政策的传统挑战,在与强大的金融政治倾向却是反对改革",竹中教授已经可以平静地批评银行家们。而正是这些银行家联起手来,迫使竹中最后不得不降低了调门并放弃了追究虚报数字的银行行长们的刑事责任,在引入市场纪律的规制和加强市场透明度的路途中,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强大的对手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而废除了武功。

曾有人私下告诉记者,竹中有可能再次回到政府任职。他斩钉截铁的说:"我永远不会回到政府部门,我在这里工作得很开心。"是的,经过这一轮博弈,也许谁也没有比竹中更理解复杂的日本的政治力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