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3日星期六

《第六感》

昨天回顾了好莱坞影片《第六感》。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影片,《第六感》的票房收入还是非常好的。记得当时它在票房榜的前五名,具体第几已经记不清了。

故 事是围绕灵异事件展开的。小主人公拥有看到鬼魂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显然对他是个巨大的痛苦。每天看到已经死去的人们的惨状使他根本无法像一个正常孩子那样 生活。这是“医生”出现了,他想尽办法取得孩子信任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并在帮助那些鬼魂完成各自愿望之后使得主人公从对鬼魂的恐惧中解脱了出来。事情到这 里应该结束了。但结局却出呼意料,“医生”和观众们同时发现原来“医生”本身就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他在帮助了孩子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片子和美国传统意义上的惊悚片不大一样,在剧情中时常会体现出温欣的亲情、友情,着实令人感动。

在情节设置上影片采用了非常隐晦的手法把“医生”是个鬼魂这一事实成功的留到了最后。实际上剧中“医生”从未同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人有过对话,周围的人们也从未注意到“医生”的存在。这些伏笔都暗喻着这个角色的“怪异”之处。这种处理给人很新鲜的感觉,为影片增色不少。

我 对美版的惊悚片一直“情有独衷”。自幼受恐怖片“毒害”的我在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已经对普通的恐怖片形成了非常强的免疫力。普通的恐怖片早就无法给我 带来刺激的感觉。而在大学一年纪时看到的惊悚片《撕裂地平线》给我带来了超强的震撼。至今无法想象四个大男人大白天关在屋里被吓得心惊肉跳的场景。好象从 那时起,喜欢上了惊悚片。

2006年9月17日星期日

伊朗核问题

伊朗简介
地处亚洲西南部的伊朗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98.8%的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7.8%为逊尼派。伊朗面积163.6平方公里,人口6650万(2003年底估计)

伊 朗素有“亚欧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宗教领袖霍梅尼正式 掌权,并于同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开始实施政教合仪的统治。外交上,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看不上眼。 2002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指责伊朗是“邪恶轴心”之一,使两国关系更加对立。伊朗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也有不少恩怨,但两伊战争后,特别 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发展很快,而反以色列立场一直未变。

伊朗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都以陆军为主。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组成,总兵力约为30.5万人,革命卫队总兵力约30万人。此外,伊朗还有动员部队约40万人。

伊朗盛产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同时时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中东地区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火药桶”。在这个伊斯兰教站主导地位的地区,美欧国家的“自由、民主”是根本无法攻陷像伊朗这样的宗教国家的思想堡垒。这与当年东欧的情况不同,给伊斯兰教徒“洗脑”可没那么简单。

在伊拉克政权被基本控制之后,伊朗就必然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这是个共识。

在 这个和平站主导地位的时代,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苏联已经解体。而中国正在逐步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同美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同时在国际问题上继续采取 “韬光养晦”的策略,避免与美发生正面冲突。为遏止中国,美日军事同盟不断加强;且在经济领域,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后所占优势的金融、电脑软件、电子通讯、 影视文化等产业领域,日本毫无威胁可言。这与当年美日之间的电视大战、汽车大战时代已有所不同。就像布什说的,美国应该动的,能够动的就是“邪恶轴心”。

其中对朝鲜只能采取谈判和经济制裁等怀柔的手段,中韩俄三国是不会同意对朝动武的。那么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朗传出进行铀浓缩活动后,对伊朗问题的解决就成了美国要做的头等大事。

该 如何解决伊朗问题呢?“和平演变”是不现实的。对美国来说最彻底的方法就是出兵推翻现政权。就像阿富汗和伊拉克。很多人都说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遭到了失 败。事实呢?如果能得到阿富汗和伊拉克这样的战略要地,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损失数千士兵算得了什么?在这个世界,没有能源就没有未来,最不缺的就是人。

就 现在来看,美国对伊朗动武是必然的。(除非伊朗国内爆发革命,事实上这比动武还难。)但是美国近期很难对伊朗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队现阶段是根本无法 撤回来的,当地部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两个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局势还有恶化的趋势。在美国国内,中期选举临近,此时开战不合适。关键的是国防部长拉姆 斯非尔德发出了与布什和切尼截然不同的意见,他反对对伊朗动武。这个铁三角在部什当选总统以来意见都是极为统一的。在国际上,俄中是反对动武和制裁的,欧 洲也基本不同意美国动武。如果对伊朗出兵,美国已经很难像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那样取得盟国的支持。因为伊拉克战争而使形象大损的欧洲领导人已经尝到了苦头 (如布莱尔)。同时美国内也认为伊朗的核浓缩计划在短期内还无法提炼出用于核武器的铀,在三五年内伊朗是不能完成这一计划的。所以时间是有的,美国没必要 急迫的出兵,特别是在伊拉克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

最近的以黎战争事实上就是美国与伊朗间的较量。虽然黎巴嫩遭到了以色列的无情打击,骨 子里确是伊朗支持的真主党赢得了这场战争。真主党是在伊朗一手扶植下于1982年成立的。24年来,伊朗经济上资助真主党,有时月达2千多万美元,还派革 命卫队骨干训练真主党武装力量,并不断向真主党输送各式武器(包括这次向以色列发射的几千枚火箭)。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曾先后打了五仗, 每次都是以以色列的胜利而告终。但这次黎以战争却是一个破天荒的例外,33天内真主党这支只有游击队仅仅损失了一些掩体和不到四分之一的军队。这结果对以 色列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而鼓动以色列打开杀戒的美国在中东的声誉一落千丈。赖斯所期待的“新中东”企图破产了。

虽然现阶段美对伊朗动武 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说美国就什么也不做了。争取联合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是美国现阶段的首要目标。争取在三五年内拖跨伊朗的经济,为日后的出兵创造条 件,就像当初对付伊拉克一样。有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的石油价格下跌就可能是美国在背后操控的。一方面利于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降低了伊朗和俄罗斯 这些石油国家的世界影响力。今后的局势如何发展,拭目以待。但我相信美国在解决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之前不会对伊朗出兵。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

凯文·科斯特纳

凯文·科斯特纳的浪漫领人心动。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他。尽管在票房收入上落后于同时代的著名影星哈里森· 福特,但他在电影上留给人们的财富却远远大于自己的老对手。同样的英雄人物,同样的硬汉形象,他们却各自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电影之路。哈里森是位伟大的商业 片明星,虽然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尝试各种不同形式的任务角色,但最终商业片惊险片还是他荧幕生涯的最终归宿。某种程度上也是种无奈。

事实上商业片是有着严重时代背景的电影形式。如数十年前的科幻片今日一定无人问津(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除外)一样。当新的惊险刺激的影视元素 被创造出来之后,旧的就会马上被淘汰。在好莱坞式的商业片中,情节的惊险跌宕一般要远远重要于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探讨。特别是今天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无法再 现夕日《教父》中任务的光辉。

在这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凯文却没有完全的屈服于潮流的冲击,他在自己的电影生涯中不断 尝试着各种不同的荧幕形象,甚至于各种不同的电影制作工作。从演员,到导演,到制片。《与狼共舞》的成功令人欣慰。一部自导自演的“史诗性”“低成本”电 影在艺术欣赏性和商业上同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这丛一个侧面说明了一部电影的真正成功一定是艺术上和金钱上的双重胜利。今日的好莱坞的“票房电影” 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电影”。一部电影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性的回归。如同《人鬼情未了》的爱情,《白夜》的友情,还有《美丽人生》的亲情。这些对“人” 本质的“关怀”与“探索”最终使他们成为电影史上的不朽篇章。又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紫色》和蒂母·罗宾斯主演的《沙堡监狱》(又名《肖申克的救赎》), 他们的伟大成就又岂能用“票房”来衡量?时常,“大众电影”不是好电影。

《沙堡监狱》对人们的影响是平稳而又深远的。就在这 部电影成功首映的十年之后,导演和演员还是时常收到观众的来信,用以表达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感激之情。许多人在自己生活工作压力过重,甚至失去希望的时候就 会看一边《沙堡监狱》。他们会马上重拾信心。甚至有的观众保持每周看一边,并常年如此。或许真的让人难以想象,但这都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上能有几部电影能 对人类产生如此的影响,可他却没能拿到“昧俗”的奥斯卡小金人。

同样,汉克斯主演的有着深刻育人意义的《荒岛余生》也败在了今天早已被人遗忘了的,当年却“红透半边天”的《角斗士》。这些电影就像陈年的老酒,经过岁月的洗礼反而更是酒香宜人。而那些“快餐电影”却被人们转瞬间遗忘的干干净净。

前面说了很多,好象有点跑题。现在谈一下科斯特纳的“西部情节”。纵所周知,凯文是靠西部片起家的(这到是同福特),其中最成功的当然就是《与狼共舞》。 另外《邮差》和《天地无限》也是非常不错的精品。就在其最大投资影片《未来水世界》的票房惨淡收场之后,凯文还是推掉了后来使哈里森·福特火了一把的《空 军一号》,再次投身到他所钟爱的西部影片《邮差》的拍摄过程之中。无疑这又是一部票房失败的影片。事实上我们不能把它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西部片,因为这是 部明显带有虚幻色彩的影片。影片讲诉了在人类社会彻底毁灭之后,剩下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不屑努力。而“邮差”这个特殊的职业却成了专门负责各地 人们联系的“救世主”。骑在奔驰的马背上的邮差们为重建一个“秩序化”的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无疑是科斯特纳在自己荧幕生涯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天地无限》在情节上有些西部片的老套,然而凯文·科斯特纳对其进行了精心的制作,并使其最终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味道。特别是在加拿大拍摄的那片荡人心魄的 大草原,让人们觉得这才是过去美国西部真正的景象。它本身就给人一种无边的豪迈之情。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梦中的世界。这两部影片的票房都算不上好,但是对一 个不屑努力,勇敢尝试的人来说这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凯文·科斯特纳是一位从不害怕失败的斗士。

凯文的爱 情片在我看来过于程式化,并没有摆脱好莱坞的俗套。如《保镖》、《复仇》,还有《瓶中信》。其中《瓶中信》还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片中主人公与其父亲 之间的亲情,以及同死去前妻的家人之间误会解除之后双方那段相互谅解的场景震撼心灵。与此相比,爱情情节反倒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事实上科斯特纳对爱情的把 握远远比不上他在自己影片中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与文化之间的交互,甚至与亲友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许是人类对爱情的演绎太多了吧,想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是不会 那么容易的。

从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到一个著名影星、导演、制片;这是一个明星的艰辛历程,更是一个男人的成长之路。它使凯文·科斯特纳拥有了其他明星所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或许这才是那些大小影星们所应该追求的东西。